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秒殺搶購
網友評鑑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
中文書-美國文學分類優質推薦
想了解更多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的內容嗎
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內容簡介
文學來自土地,毋須本土論者不斷喚醒臺灣文學的「鄉土」,、「本土」與「臺灣」意識,應該就能在臺灣的土壤扎根、開出臺灣色澤的花朵。然臺灣文學本土化運動迄今尚在進行,其反映的是宰制臺灣文學發展的外來文化帝國主義,至今仍未放鬆對臺灣的文化殖民,本土論去殖民化的歷史使命,尚待努力完成。
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,是不願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的「臺灣連翹」,因嚮往天空的廣闊、日頭的光明,跨出統治者的利剪所劃定的生長空間,自主伸展枝株所長出的動人姿影。
本書深入這些枝椏叛逆性滋長的土壤,探討本土論產生的歷史、社會基礎;接著檢視一再被修剪又一再歧出抽長的枝條,釐清戰前戰後本土論發軔、式微與再發展的歷史過程;最後,反覆參考這些傷痕累累的枝葉交錯出的優美構圖,為臺灣勾勒出獨立自主的發展遠景。
本書特色
本書為成大臺文所游勝冠老師舊作,原在前衛出版社出版,而今交由群學出版社重新排版,並設計精美書封,以全新風貌呈現讀者眼前,游老師並為此書的重新出發,有感而發地寫了一篇新版短序,故喜愛游老師作品的讀者千萬不能錯過這本游老師的經典舊作。
作者簡介
游勝冠
臺灣雲林人,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。現任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。
目錄
呂正惠 序 〈殊途也許會同歸〉
陳萬益 序 〈堅韌茁壯?野地滋蔓〉
第一章 緒論
第二章 臺灣文學本土論的發軔
第三章 臺灣文學本土論的式微
第四章 臺灣文學本土論的再興
第五章 七○年代以後臺灣文學本土論的建構
第六章 結論
參考書目
後記
序
新版序文
游勝冠
當群學的編輯建議我說,保留原貌出版就好,我沒有費多少時間思考,就同意了他的建議。
這本書出版後的這十三年來,台灣的政治、社會波動多大,不必我多說,而我自己的術思考,雖還秉持初衷,但到底起了多少的變化,我也心知肚明,所以雖然規劃本書再版時,我也曾想過補進幾篇後來再寫的相關論文,改寫一下本書,但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主意。這本書的寫作烙印著非常深刻的時代影子,歷史條件已經起了這麼大的變化,即使是續寫的單篇論文,也已經變得篤定,我已經沒有辦法再回到寫作那本書的氛圍,接續那本書字裡行間急於想弄清「我是誰」的困惑與焦慮。
鈐佑兄一句我就是透過本書開始認識台灣文學的話,是讓我還安心出版這本舊著的最大動力,當然,現在出版的台灣文學專書之多,已經多到足以撐起一個專櫃了,要認識台灣文學,應該不缺我這本舊書。但我相信,年長我幾歲的鈐佑兄話中有話,成長在解嚴時代的我們,都曾有過「我是誰」的困惑與焦慮,也都深刻瞭解到,這種不能中斷的困惑與焦慮,正是台灣社會、文化能持續變革的最大動力!近十年來台灣的政經動盪及社會變化,讓這本書提問時的困惑及焦慮,好像一掃而空了,政客要贏得選票,總要宣示一下對台灣的愛,台灣文學館成立了,台灣文學研究也已經進入學院體制化了,看來什麼困惑都沒有了,篤定的表情也取代了焦慮的眼神。然而當我準備再版本書,再回頭去看這本舊著,重新省視當初我所討論的「歷史人物」的論述文字及熱情時,說實在的,我的困惑與焦慮不減反增,因此,這本書的再版,雖然可以用這些不合時宜的思考來溫習那些「歷史人物」的熱情,但最主要還是解決我自己的問題,為什麼歷史的變化,看來多少如那些「歷史人物」所願了,我的困惑與焦慮卻從來不曾中斷過呢?
前衛林文欽兄是我的伯樂,不是他,不會有一九九六年前衛版的本書面世。之後,大概是兩年前吧,他也曾透過來本系讀博班不久,當時擔任前衛主編的陳恆嘉兄跟我接觸,想再版本書,當時因為籠罩在行政職的烏煙瘴氣中,我並沒有心思處理,事情一放,竟連陳恆嘉兄都在二月因病仙逝了,錯過時機,本書未能繼續在前衛再版,只能對有負兩位前輩的厚愛,說聲抱歉。再版的校對工作,要感謝博班學生慶華、倍榕、俐璇、依伶及阿炮,在百忙之中仍這麼費心幫忙,甚至連正為碩論忙得焦頭爛額的安凱,也被拖下水,仔細校讀這些粗糙文字的過程,相信後出轉精的他們,對超越我這個世代的台灣文學研究者的成果,應該更有信心。
詳細資料
- ISBN:9789866525124
- 叢書系列:FT 台灣足跡系列
- 規格:平裝 / 416頁 / 17 x 23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- 出版地:台灣
留言列表